发现野生“铁皮石斛”秘密踪迹
铁皮石斛被医药界称之为“千年仙草”、“植物软黄金”,在安徽皖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金奖励• 寻找野生铁皮石斛”的活动下,有方塘徐姓村民在临近原始森林区域边界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野生石斛的踪迹。
6月底皖斛堂公司“专家组”在张总带领下跟随村民的脚步走进了大山之中,翻山越岭,淌溪流,穿荆棘,行程2个多小时,艰难寻找,细心观察,终于在一块几乎成90度垂直的岩石缝中发现了一丛石斛!随行人员激情不已!随着一声响亮的“那边还有一丛!”张总的声音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顺着张总手指的方向,在第一丛开外大约2米的地方由一小丛。现场气氛立即活跃,寻斛团队5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在周围大约两三百平米范围内仔细搜寻,可是半小时、1小时过去了没有新的发现,于是大家进一步扩大搜寻范围,然而2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新的发现。
虽然现在是夏天,但2015年冬天的宁国市最低气温达零下十几度,大家还记忆犹新,当时大山里的温度会更低。今天皖斛人发现“千年仙草”的时候,它依然勃勃生机,老叶虽已掉落,仍然发了几株新嫩芽,有几株茎的前端竟还绽放出几朵淡黄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孕育着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命。
经过现场考证后,皖斛堂“专家组”将样品送至安徽农业大学蔡永萍教授处鉴定。蔡教授详细询问了发现的经过及周围的环境。蔡教授团队经过几天的详细鉴定后说:“从它特征、形态和颜色来判定确定是铁皮石斛,经过显微鉴定和基因图谱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铁皮石斛根系浅浅地附在岩石表面,只有苔藓相伴,石斛可以靠它的气生根来汲取空气中的养分”、“还有一个重要发现!”蔡教授接着说:“这两株均为朝南的阳面,能够承受夏季烈日的暴晒和长期的干旱,同时还可忍受零下十几度的极端天气。”
蔡永萍教授告诫皖斛堂人,要保护好这一珍贵的野生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并表示将积极配合我们开展对其研究性的保护、繁育工作,同时以其为亲本加强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更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下适宜生长的优良品种,以便大面积推广种植。铁皮石斛的种子极小,无胚乳,与某些真菌共生才能萌发,而且随着环境的恶化,其种子的萌发更加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育出大量优质铁皮石斛种苗。
历史资料记录表明“在民国27年(1938年)的县志中有对宁国当地石斛的记载信息,《宁国县志》卷7(161页)物产志——药物-花药中的‘药类’明确记录了‘野石斛’字样。《中国中药杂志》第38卷第23期中《安徽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调查》中指出,2012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安徽试点工作启动之后,对安徽铁皮石斛又做了较为全面调查,通过访问药农以及实地调查,普查队发现在安徽的宁国、金寨、霍山、潜山、舒城、歙县均有野生铁皮石斛分布“,蔡教授表示相信,在宁国区域或同宁国交界的其它地方应该还有野生铁皮石斛的存在。皖斛堂公司将秉承历史赋予的责任,用心传承好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不但发现好、保护好,还得利用现代科技培育好、开发好,将铁皮石斛的各种功能作用研制出供奉世人。